慧能禪師之後的後繼禪師,沿著慧能的「但行直心、不著法相」的禪修之路,日益將禪的意味滲透到日常生活之中,形成了一種隨緣任運的態度。
他們強調本心不是空洞的,日常的行住坐臥、見聞覺知都是本心的流露、表現、作用。隨順自然的平常行為,既是禪修的方法,也是禪修的境界。
有個弟子問慧海禪師道:「師父,你到底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,能夠活得如此瀟灑自在呢?」
慧海回答說:「也沒什麼啊。如果說一定要有,那我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睏了睡
覺,餓了吃飯。」
弟子大吃一驚反問道:「這算什麼與眾不同?每個人都這樣子的呀。」
慧海聽了呵呵一笑,說:「我吃飯的時候就是吃飯,什麼其他的也不想,吃得安心舒坦。睡覺的時候就睡覺,所以也從來不做惡夢,睡得輕鬆自在。」
老禪師頓了 一下,接著說道:「而世間的芸芸眾生,吃飯的時候盤算著如何防備別人掠奪自己的財產,食不甘味。睡覺的時候又尋思著如何去掠奪別人的東西,浮想聯翩。這樣子看來怎麼會每個人都一樣呢?」
弟子聽了大有感悟,說:「如此看來,我們平常做事,還是要多多保留一分平常
心,用心去感受這個世界啊!」
「嗯,有些意思,」老禪師高興地說:「你能夠擁有平常心,就說明你開始入門
了。等你能做到多留平常心,無所住而生其心,那才是真正悟道了 。」
物來則應,物去不留,安住當下,無棄無求。禪宗的智慧,不在念經禮佛,而在於生活工作中的每時每刻的感悟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