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確定想改變的習慣,以及改變後的樣子。
以改變雜亂的書桌為例,確定改變後的樣子為「乾淨且井井有條的書桌」。由於改變習慣過程不是很容易,先看到改變成果,有助於增強改變行為。
2. 了解自己想改變習慣到何種程度。
得先了解自己對「乾淨書桌」的定義,才有評估、測量改變的依據。
3. 列下原有習慣帶來的困擾。
如書桌髒亂會使自己分神、找不到東西等。
4. 寫下改變習慣後所有的優點。
5. 與原有習慣極端反其道而行。
例如原本書桌常易雜亂,就從極端維持桌面清潔整齊做起。因為人有惰性,往往改變習慣一段時間後,就會鬆懈下來,因此先反其道而行,日後可能調整得剛剛好。
6. 不允許自己有絲毫鬆懈。
一發現自己又因襲老習慣時,立刻停下手邊的事,深呼吸,然後馬上改正過來。雖然會浪費一些時間,不過從長遠來看,養成好習慣,反而能節省時間。
7. 化阻力為助力。
通常改變習慣會使旁人「不習慣」,可能對他人構成威脅而遭到人為的破壞或千擾,使自己退縮不前。這時應堅持做下去,並向他人解釋自己的原由,同時請別人隨時提醒自己別犯老毛病。
8. 以勵志話語提醒自己。
將改變的目標寫在3X5卡紙上,並放在案前,時時提醒自己。
9 獎勵自己。
注意自己已改變的行為,不要挑剔自己尚未做好的部分。而且要懂得適時犒賞自己,例如吃頓美食或美言自己幾句,來達到改變目的。
10. 堅定意念。
別讓過去失敗的經驗影響到目前的決心。避免用「試圖」、「希望」、「但願」等有妥協意味的字眼自我對話,也避開「再也不」、「總是」等沒有轉園餘地的字眼。要堅定意念,但同時也要合乎情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