鑑真和尚(688年-763年5月6日)唐朝僧人,出生于江蘇揚州江陽縣,是律宗南山宗傳人,日本佛教律宗開山祖師,著名醫學家。
佛教自西元6世紀傳入日本以來,至西元7、8世紀達到鼎盛時期,成為日本的主要宗教。但是當年將佛教傳入日本的僧人中,並沒有具備授具足戒資格的高僧(佛 教戒律可分為五戒、八戒、具足戒等幾個等級,具足戒就是佛教所有的戒律),因此日本佛教戒法不全,僧眾的行為舉止,不免散慢。
因此,日本佛教界高僧向日本政府提出需從唐土聘請傳戒高僧的要求,並推薦榮睿、普照這兩位年輕的僧人去唐土聘請傳戒高僧。鑑真在他們的誠摯邀請下,接受赴日傳法的要求。
他不僅要克服“滄海淼漫”的自然障礙,而且還要面對更為複雜的社會阻力,在十一年的時間裏,前後進行六次東渡。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,物質條件和交通工具都非常分簡陋,尤其是第五次東渡時,鑑真因受暑熱得了眼疾,治療無效,不幸雙目失明。
縱然雖遭受接二連三的沉重打擊,但他瞭解到日本眾生對佛法戒律的渴望,在自己的弘法利生的使命感驅使下,以“不遂本願”決不甘休的堅強意志,繼續準備作第六次東渡壯舉。
他的堅忍不拔意志,終於有了回報。天寶十二年(西元753年),日本第十次遣唐使藤原清河歸國前,特來揚州拜訪鑑真,鑑真決意乘遣唐使船渡日,有了日本官 員相助比自己偷渡當然好了一些。終於在次年(西元754年)二月到達當時日本的首都奈良,那時鑑真已經是六十六歲失明的老人了。
鑑真抵日後,講律授戒,讓許多日本僧人得以完成正規的受戒儀式。從此佛法在日本才算具備了完整的傳承。
鑑真東渡日本,把盛唐文化全面的介紹給日本,對日本的佛學、醫藥學、工藝技術等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,日本因此稱他為過海大師。
據日本《皇國名醫傳》裏指出,自鑑真東渡日本面授醫藥知識,使日本人真正掌握辨認藥品之知識。14世紀以前,日本醫道把鑑真奉為醫藥始祖,直到德川時代,日本藥袋上還貼有鑑真的圖像,可見其影響之深。
鑑真在日本傳法十年,於西元763年6月21日圓寂于奈良唐招提寺,享年76歲。鑑真逝世前一年,由他的弟子思托根據鑑真的形象,製成等身大小的幹漆夾貯 坐像一尊,即是現存唐招提寺開山堂內的鑑真像。這是日本最早的以真實人物作為對象的優秀塑像,是日本美術史上的一件重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