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鮮人求生術 

受求職陷阱為害最深的族群,是年輕的社會新鮮人與打工族,每到了畢業季節與寒暑祭的到來,不肖業者便蠢蠢欲動,伺機而出,根據北市勞工局的統計,社會新鮮人最容易落入「電子商務類」、「靈骨塔生前契約類」的求職陷阱。
以「電子商務類」為例,到了畢業季時,業者砸下大錢登廣告,利用徵人廣告的文字遊戲「免經驗」、「月入 5 萬以上」等詞彙吸引人,而且這類廣告通常一登都是數周數月之久。這類業者利用年輕人不了解社會險惡與好高騖遠,希望一夕致富的心態,讓年輕人自我幻想,再開始找機會推銷商品或是繳交其他費用。
另一個像是「靈骨塔生前契約業」,則是利用新人訓練最後一天往往有火鍋大會或表揚會,趁著酒酣耳熱之際,就開始推銷生前契約或靈骨塔。

而在打工族方面,教育部與勞委會則提醒學生們,不要簽署不合理的契約,像是工作未滿多少天數不給薪、強制加班、預繳工作保證金等,還有業者徵才時,要求應徵學生購買材料費也是求職算陷阱,「小投資賺大錢」、「假日打工生財術」等等誇大不實的廣告,通常充滿危機,學生不得不防。
新鮮人與莘莘學子們若在求職上遇到問題,台北縣勞工局也特別提出「五不為」、「三必問」和「五看」的安全守則


其中五不為包括

不繳用途不明的錢、

不買不清楚的產品、

不將證件和信用卡交給公司保管、

不隨便簽署任何文件、

不為薪資不合理公司工作

 

「三必問」則是

問自己是找工作還是創業、

問薪資、勞保和工時情形、

問確實的工作內容

 

「五必看」

注意是否合法公司、

注意公司是否正常運作、

是否有潛在人身安全危險或暗藏求職陷阱、

注意面談是否草率、

注意待遇是否優厚到不合常理


破解求職陷阱
倘若民眾求職時遭受榨騙時,該如何為自身爭取權益呢?如果求職者是因榨騙、錢匯入業者戶頭或是誤入色情行業的話,一定要立即報警處理;若是買產品或是服務的話,可依消費者保護法十九條「猶豫期」規定,在七天內退還商品、解買賣契約;如遇到不實徵才廣告,應蒐集人事時地物等證據資料,向當地勞工行政主管機關 申訴檢舉。

消基會特別強調,應徵工作時牢記「不支出、不購買、不簽字」三不原則,也不可留下身分證或駕照等證件正本,凡是需要繳費受訓或先購買物品者,都有可能是陷阱若發現受騙,除了向警察報案外,同時也可向消基會或直接撥打「1950」專線向各縣市消費者服務中心申訴。若業者相應不理,只要受害者超過廿人,也可委託消保團體提起團體訴訟。
至於學生於寒暑假打工期間遇到任何問題,皆可利用各地行政主管機關所提供的服務,或利用勞委會免費服務電話 0800380038、0800034343 等專線尋求諮詢與協助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執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