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,張幼儀十五歲由兄長做主,風光地嫁給徐家的獨子徐志摩,
在別人眼中的浪漫才子,對她而言,卻是一個從不以正眼瞧她的冷酷丈夫。
婚後,徐志摩長期在外求學,夫妻聚少離多,待長子出生之後,父母更允准他出洋留學。
分離兩年,幼儀才得到二老的首肯,前往英國與丈夫同住。
到英國不久又有了身孕,徐志摩竟無情地~要她自己去把孩子打掉。當時墮胎的危險性~百倍於今日,何況在言語不通~人生地不熟的異國,
於是,幼儀作出第一次違背丈夫意思的決定,堅持要把孩子生下來。
數天後,徐志摩用 「小腳與西服」比喻倆人婚姻的不適合,吊詭的是,幼儀既沒有纏足,還受過三年現代教育。
徐志摩以此~向她提出離婚之後,然後~就不見蹤影。
丈夫不告而別,幼儀只好去巴黎投靠二哥待產,隨後又跟著七弟至柏林生下了次子彼得。此時,徐志摩匆匆來到德國,不是為了看望新生兒而來,而是急於追求才貌皆美的林徽音。
在數位朋友助陣下迫她簽字離婚,成就「中國現代第一件「離婚案」。結束與徐志摩七年婚姻關係,與徐家的關係卻從未間斷。
離婚後她在德國住了下來,靠著徐家按月寄來的生活費一面扶養彼得,一面在柏林裴斯塔齊學院,修讀幼教、語文等課程。彼得不幸在兩歲時,因病夭折,幼儀含悲料理了孩子的後事。
她繼續的學習,整理自己的心情作好歸國回家的準備。 出國五年之後,一個脫胎換骨全新的張幼儀回國了。
先在東吳大學教授德文,而後她擔任上海第一家婦女儲蓄銀行副總裁,又經營『雲裳』服裝公司。另外她也負責二哥創立的國家社會黨會計事務,同時她獨力教養兒子。
後來,徐家二老與徐志摩再娶的陸小曼不合,前來求助,她便將他們留下同住,
最終還替他們辦理後事。甚至徐志摩空難後,陸小曼拒領遺體,是她派人帶幼子趕去善後。
當年徐志摩要求她「作徐家的媳婦,不做徐志摩的太太」,她真的做到了。
三十年後,她找到另一位人生伴侶蘇醫生,徵得兒子的同意再婚。有人奉張幼儀為現代新女性先驅。 以事業上的表現而言她無疑是新女性。但~就婚姻來看她
是再傳統不過的女人。
「從兄」之意,嫁給徐志摩
「從夫」之意與徐志摩離婚
「從子」之意再嫁蘇醫生
終其一生遵守「三從」美德,徐志摩與張幼儀離婚後,兩人並沒有惡言相向。
徐張兩家也始終不曾交惡,徐家父母認幼儀為義女,同住一屋。張家兄弟崇拜徐志摩依舊,甚至還合資共創事業。
愛眉小札」中徐、陸兩人的浪漫愛情讓男女心嚮往之,林徽音的「詩心文采」更讓眾多青年傾倒。「小腳與西服」問市,人們才恍然驚覺:「啊!原來那傳統女人~張幼儀有姓也有名,原來那無知女人有才也有學。」打破了長久以來深植人心:「平庸的前者,遠不如後二者的才情縱橫。」的刻板印象。
徐志摩、林徽音、陸小曼、早已相繼去世,試想,張幼儀當年若嫁的是…知她…惜她的凡夫,也許她就平順庸碌過完一生。 然而她嫁的是…不懂她…不愛她的浪蕩才子。 如果不是徐志摩的冷落輕視與激發,如果沒有幾年歐洲困頓的磨練… 哪有後來堅強勇敢在事業上獲得極大的成就的她?
一位能操數國語言的大學教授,一位重整濱臨倒閉銀行的銀行家,又是一位服裝界的女強人。
有人說:一個在眾人面前的天才,如果住你家隔壁,你會罵他瘋子,如果和你一屋子生活,被逼瘋的可能是你。
然而,張幼儀非但不罵這位天才是瘋子,也未被天才逼瘋,她勇於走出天才背後
的陰影,為自己打造另一個光環,成為一位才女。
反觀,現代戀愛中男女一旦某一方不願繼續交往,即惡之欲其死。夫妻反目離異,訴訟公堂,不禁讓人興起~「今者不如昔人」之嘆。
當然時代不相同,
切記~~~
因緣聚合時~要惜緣,
緣盡時~互相善了因緣。
乃人之本分!
生命的意義並不在追求,而在不求。
知不足而求,不知足再求,
到頭常是一場空!
徐志摩的一生是風流真摯?
還是齟齬不堪!?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