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心思變----由『戰國策』看中國式管理  

現在微利時代的來臨,相對的用人更需唯才是用。先前許多高獲利的產業,以高報酬來吸引員工,而員工相對也分食了廣大投資大眾的獲利。在這些人胃口養大之後,相對在另有高就的時候,只要待遇條件與配股高於現在的公司,通常會頭也不回的就跳到認為合適的公司去工作。

我們通常已經習慣這些人的無情無義,甚至這些人帶走公司的資源反過來與原來的公司競爭,這種寡廉鮮恥的行為也漸漸被現代社會所接受。原因在於人的慾念不 是簡簡單單就可以獲得滿足,也會因為得到自己不該得到的而把心養大了,就變成「害生於恩」,甚至把「忘恩負義」也視為理所當然。

中國人 要中國式的管理法則

中國5千年的悠久歷史裡,有著許多偉大的著作與論述。先秦時期,諸子百家在中國學術發展上濫觴的時代中,就不乏許多早於西方管理思想的瑰寶。如儒家孟子的「性善說」與荀子的「性惡說」,就整整比西方「X理論」與「Y理論」早了將近3千年的歷史。

在西方人力資源管理的理論中,獎勵是一種增強作用,但在東方卻變成負增強作用。原因不同,結果也不同。西方的管理論述重視科學方法,對於各種變數必須採嚴格控制及測量始能進行客觀研究,因此對於人文環境條件種種的複雜度與可變化性,反而不能搔到癢處。

「戰國策」是一本記載春秋戰國時代,國與國之間、人與人之間為了爭生存、爭發展所留下的史實故事,但其內容卻已包含人類各種行為之模式。「戰國策」是一 本屬於中國的管理理論與個案的巨著,也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與玩味的好書。個案中對人性深入的刻畫、可以說是一部結合策略管理、帝王學、人際關係管理、與談 判技巧等等的綜合版管理個案大全。

在功利社會中,許多人為了出人頭地,各種狡詐的手段層出不窮;為了陷害別人,會製造出許多流言蜚語,甚至幫對手說了很多他沒有說過的話,做許多以他名義 做的事情,但是在現有的領導理論及相關的文獻中根本找不出對策,然而我們卻可從戰國策裡君王(企業主)與臣子(員工)之間恩義與利害的互動及回饋的正反觀 點中,瞭解雇主與員工之間相互關係的處理方式。

羊肉羹惹禍 中山國滅

中山國的國君犒賞他的文臣武將,當時司馬子期也參加這個盛宴,其中羊肉羹雖煮不多,但卻唯缺司馬子期的份。司馬子期一氣之下,竟然投靠了楚國,並煽動楚王攻打中山國。

中山國被滅時,有二個人拿著矛一路保護中山君,直到中山君回頭看到只剩這二個人時,就問道:「你們為何拼死拼活的保護我而不逃命呢?」

那二個勇士回答:「屬下的老爸在皇宮大門口當差時,有一次又冷又餓差一點死了,而您慈悲的賞賜我老爸一大碗的剩飯,老爸因而沒餓死,且一直念念不忘您的恩情。當他百年歸西之前,告誡我們說:『只要中山國有難,你們就要拼死的去回報這份恩情。』所以就拼死的來保護您了!」

中山國的國君感嘆的說:「施捨的時候不在於東西多或少,就要在最困惡的時候施捨;結怨不在於造成對方傷害是大是小,而在於傷到對方的心與否。我以一杯羊肉羹丟掉我的國家,卻以一碗剩飯換得兩個勇士救助性命。」

良禽擇木而棲

「士為知己而死」,士大夫的盡忠職守,攸關一個國家的強盛與否,可否趨吉避凶。如齊桓公得管仲,齊威王得淳于髡,齊宣王得晏嬰,可以稱霸一時,甚至逐鹿 中原。國家面臨危難,也可藉由謀士的機智化險為夷。在中山國的故事裡,站在司馬子期的立場,出謀劃策輔佐強敵環伺的中山國,想必也費了相當的苦心。這次中 山國君大宴群臣的理由是因為巧妙避開了魏國的侵略,而論功行賞第一位應該就是司馬子期。之所以分不到羊肉羹,筆者覺得有二種原因:

一、司馬子期侍寵而驕,言行舉止間得罪了中山君,所以中山
  君有意以羊肉羹羞辱他,要他節制一點,甚至已經聽信讒
  言,興起「狡兔死走狗烹」心態,藉此趕他離開。

二、中山君是個昏君,連重要功臣的禮數也忘掉了。造成士可
  殺不可辱心態之憾。

就司馬子期的個性,也可歸類為二方面:

一、不識時務,因一時衝動而離開到楚國,以「背叛無罪,造
  反有理」的心態離開。

二、早有預謀,以「良禽擇木而棲」的心態離開,反正知道中
  山國氣數已盡,藉此跳槽。

中山國因為地理位置極佳,雖然有齊國當靠山,但是憑藉著本身的實力硬幹,曾經擊垮實力大他數倍,如魏、燕、趙等大國,有別於其它國家都是以外交策略獲勝的模式。中山國君就是因為連勝而得意忘形,輕忽了戰略專家司馬子期的重要。

因此可以知道,司馬子期曾經幫助中山國對抗魏、燕、趙三國的侵略,若他早有叛逃的心,乾脆在趙國打中山國的時候,叛逃就好了,為何要撐到連勝三大國後,卻為一碗羊肉羹而背叛中山國呢?

榮辱決定位置

筆者認為大多屬於「狡兔死,走狗烹」的原因,一來司馬子期功高震主,二來中山國君聽信饞言,中山國君主怕被取而代之,因為三家分晉、田氏竄齊的先例由去不遠?

而司馬子期也會有如同燕國大功臣樂毅悽慘收場的顧慮,心中盤算與其如此,不如乾脆去楚國,讓中山君這個瞎了狗眼的老賊嚐一嚐老子的厲害。而中山君,基於 帝王個人的考量。所以借一碗羊羹釋兵權,手段高明之處不亞於趙匡胤。但從此失去軍國的支柱,可想而知中山國如風中殘燭,楚人一到,國亡家破。
 
 
因此一個有度量的領導者,應該懂得如何善待他的謀士,關心他的下屬,真正的士不是死要錢,而是想要得到一種尊重,一種君對臣的禮遇。我們可以從許多的故 事中發現這種情形,尤其是對於君主賞賜的心意,更有決定性的關連。當君主對下屬有越強的狡兔死、走狗烹的觀念,那屬下也會有更強的背叛無罪、跳槽有理的感 覺。(撰文︰劉原超)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執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