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教訓」經不起時間的沖刷?還是「心態」不佳? 

  

每當災害來襲時,似乎大家都變得好聰明,紛紛提出意見:怎麼救災、政府應該怎麼做,說得頭頭是道。經媒體大肆報導,政府不會不知道。

 

當災害再次降臨,就像這次88水災,人們又再重講一次,內容與上次大都相同,問題在於:上次講的,為何沒有做?為何看不到成果?難怪民眾火氣上來,開始罵政府。

 

台灣歷經87水災、九二一地震、口蹄疫事件和多少次的風災水患,付出可觀的生命代價和財物損失,所獲得的如何災害防治、如何救災善後等等血淚經驗,應該非常寶貴,照理說對付類似的災害會得心應手才對,但觀察實際救災表現,民間團體的表現卻比政府強了許多,何故?

 

一個國家一定有緊急應變的條文規定以及系統,每發生一次災害,就吸取經驗修改調整一次,使這套系統更趨完備,更符合實際需求。這工程非常浩大,政府要聘用全國最精英人才(乃至國外人才)來規劃及執行這套系統。

 

觀察此次政府救災表現,似乎從零開始,難道真的應驗了「教訓會因經不起時間的沖刷而逐漸淡忘」這條規律嗎?反觀民間團體,卻似駕輕就熟,難道民間團體的「人才」比政府機構的人才優秀?

 

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政府與民間兩者救災表現的落差,主要在於前者「被動」後者「主動」,前者「積極」後者「消極」。政府組織龐雜,運作上或許有包袱牽制,但總歸一句:救災「心態」決定了救災成果。縱然有好的應變系統、絕對優勢的資源、如沒有注入最高領導者的「強烈企圖心」,就等於只是例行公事,在這麼緊急的狀況下,必然邊做邊挨罵的。

 

另一方面,在漫罵之餘,是否也該想想我們個人是否也犯了同樣錯誤?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執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